分布区为云南高原中亚热带气候。干、湿季分明,年平均温15-17℃,1月平均温5℃以上,极端最低温不低于-10℃,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℃,年 降水量 约1100-1500毫米,相对 湿度 70-80%。 土壤 为红壤,pH值5.5-6.5。云南山茶花系半阴性树种,深根性,主根发达,常生于松栎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次生灌丛中,在土层深厚、有机质丰富的疏阴湿润地或沟谷两侧生长良好。 花期 12月至翌年2-3月,每朵花自始花至终花延续约15天,果熟期9-10月。
常绿乔木 ,高8-16米, 胸径 达50厘米;树皮灰褐色;小枝黄褐色,无毛或被细柔毛。 叶 互生,革质,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5厘米,宽3-7厘米,先端渐尖至短尖,基闻楔形至近圆形,边缘具细锐锯齿,下面主脉被毛或无毛;叶柄长4-15毫米,被柔毛或无毛。 花 粉红色至深红色,常1-3朵着生于新梢顶端叶腋,直径5-18厘米,无梗或 花梗 菜短;萼片5-7,被毛; 花瓣 5-7,重瓣花可达30-60; 雄蕊 多数,基部连合成筒状;子房上位,3-5室,被丝被茸毛。蒴果扁球形,直径4-8厘米, 外壳 厚木质,成熟时3-5瓣裂,每室有种子1-3粒; 种子 直径1-1.5厘米。
产云南
用种子繁殖和靠接法。秋季采果,荫处晾干,种子多水,有油质,寿命短,取出后应随即插于山间造林地,株行距1*1米,每穴插入 种子 2-3粒,至来年春季发芽,加强抚育管理。或将种子用湿沙贮存,至翌年早春播于苗床,约20天发芽,至苗高20-30厘米时,于5-6月 雨季 移植上山。造接法系于4-5月间,用山茶花作 砧木 ,与云南山茶花靠接,约100天可愈合,即可将云南山茶花接穗下端从母树上剪下,即成新株。用扦插法也可成活,但成活率低。也可试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优良无性系。